close
html模版西安經開區:實施"三新戰略" 打造八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提要]為貫徹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5月14日,西安經開區對外發佈《實施“三新戰略”助力“建強創佳”實現追趕超越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1年)》和《建設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園實施方案》。此舉標志著西安經開區將省黨代會精神安排部署為創新舉措和實際行動,並形成科學明晰的戰略思路和切實可行的策略步驟。


為貫徹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5月14日,西安經開區對外發佈《實施 三新戰略 助力 建強創佳 實現追趕超越發展行動計劃(2017 2021年)》和《建設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園實施方案》。此舉標志著西安經開區將省黨代會精神安排部署為創新舉措和實際行動,並形成科學明晰的戰略思路和切實可行的策略步驟。

分析指出,兩個綱領性文件同步推出,是經開區將自身發展融入大西安建設宏觀戰略的責任擔當,又是用省市追趕超越的標尺指導工作推進的務實舉措。在業界看來,經開區圍繞萬億級工業大走廊和軍民深度融合 兩大課題 制定目標路徑、發出總攻號令,必將在產業領域形成熱議,催生企業的定向聚集效應。

西安經開區:實施 三新戰略 助力 建強創佳

實現追趕超越發展行動計劃(2017 2021年)

01三新戰略是什麼?

三新戰略:

聚焦新目標,明確新任務,開辟新路徑。

聚焦三大新目標:引領建成萬億級工業大走廊,力爭進入國傢級經開區 第一方陣 ,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開發區。

明確三大新任務:打造八大千億級產業集群,打造 一帶一路 先進制造業新高地,打造產城融合、宜居宜業新北城。

開辟六大新路徑:創新驅動,板塊協同,融合發展,開放聯動,集群重構,綠色引領。

02 八大產業都有啥?

圍繞汽車、高端裝備制造、軍民融合、總部經濟和現代金融業、消費品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能源加工業等優勢產業領域,打造八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同時,實施 中國制造2025經開行動計劃 ,構建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先進制造業體系,打造 一帶一路 產能合作園區和先進制造業高地。

此外,加速跨渭河發展步伐,引領渭北工業走廊建設,推進區域協同發展,打造機制體制創新、配套設施完善、人居生態和諧的新北城。

03 八大行動有哪些?

1.招大引強行動。把招商引資作台灣電動床工廠為 一號工程 ,面向世界500強、央企、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和總部經濟,力爭引進5傢投資過百億戰略項目,引進一批投資50億元重大項目,到2021年,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累計過百傢。

2.築巢引鳳行動。實施人才興區戰略,全面創優人才培育、引進和發展的環境,打造國內外優秀人才集聚的 磁場 ,使各類人才留得住、能創業、可成業。到2021年,引進高端人才超過1000人。

3.強筋增骨行動。圍繞八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以大企業、大集團為引領,帶動中小企業聚集發展,做長、做強、做精產業鏈。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做大做強,推動智能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形成規模聚集。到2021年,培育5傢以上百億級大企業集團。

4.融合升級行動。發揮經開區在兵器、航空等領域的潛在優勢,實施 12345 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以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口,做大軍民融合產業,拓展融合領域,打造軍民融合 升級版 ,成為西安軍民融合創新示范的核心區域和支撐力量。到2021年,建成完善的軍民融合服務體系,軍民融合產業總規模突破1000億元。

5.創新突破行動。進一步深化 有色院模式 和 軍工+地方 模式,吸引更多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團隊落戶經開,以創新創業聚集發展的新動能。到2021年,R D經費占GDP比重提高到5%以上,專利申請量累計突破3萬件,各級工程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達到300傢, 雙創 空間達到100萬平米以上。

6.產城融合行動。堅持規劃引領,高標準推進草灘科技創新園和涇渭新城的城市化進程,彌補區域內的交通、文娛、商貿、醫療、教育等配套短板,以 十個一工程 和特色小鎮建設為抓手,促使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協調同步、整體推進,建設 品質經開 。

7.開放帶動行動。以自貿區建設為契機,打造 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園區 、 中德產業園 等園中園,積極營造符合國際通行規則的投資貿易便利化環境,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到2021年,進出口總額超過100億美元,世界500強設立企業(機構)及投資項目超過100傢(個)。

8.金融聚力行動。以 資本+產業 的產金結合模式,設立從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產業投資到並購基金的專項投資引導基金。吸引以銀行、保險、證券機構為核心,以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等新金融為輔助的機構入區,為企業發展創造金融支持。引進30支國內外知名產業基金聚集 工業大走廊 ,形成500億產業基金規模。到2021年,實現金融服務業收入300億元。

04 軍民融合怎麼搞?

(一)建設西安經開區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園。

以涇渭新城為核心,構建軍民融合創新服務體系,打造以先進制造業為主的軍民融合產業集群,推進軍民產能、技術、人才、資本深度融合,建設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園,全面提升軍民融合產業聚集能力、科技轉化能力和創新驅動能力。

(二)建設 2大 軍民融合科技產業基地。

1.建設西安兵器工業科技產業基地。深化 軍工+地方 模式,加快推進經開區與北方發展投資公司共建協議,吸引兵器工業集團重大項目落地,打造特色優勢突出、產業鏈協同高效、核心競爭力強的兵器科技產業基地。

2.建設西安國傢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深化 有色院 模式,支持有色院設立新材料產業基金,建設新材料科技成果工程化平臺,加快軍民融合新材料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形成科技研發、檢驗測試、生產制造為一體的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三)打造 3大 軍民融合產業板塊。

1.打造軍民融合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重點發展航空裝備、汽車、新能源裝備、輸變電裝備、軌道交通裝備、醫療裝備及中高端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等產業。

2.打造軍民融合新材料產業集群。重點發展特種金屬材料、復合材料、超導材料、難熔金屬材料、鋰離子電池材料、顯示材料等產業。

3.打造軍民融合光電信息產業集群。重點發展集成電路、激光、紅外、光通信、光學儀器、雷達、北鬥導航等產業。

(四)推進 4個方面 軍民深度融合。

1.推進軍民產能深度融合。鼓勵軍工企業優先采用區內民營企業產品和服務;鼓勵軍工企業與區內民營企業采取聯合生產、外包生產等方式開展協作配套。

2.推進軍民技術深度融合。推動有條件的軍工院所、企業與區內企業共建軍民融合測試驗證平臺、工程電動床技術中心、實驗室等研發平臺,組建聯合研發團隊共同攻關,形成基礎共用、能力共有、成果共享、高效協同的軍民融合創新機制。

3.推進軍民人才深度融合。鼓勵軍工科技人員在區內創辦企業或以入股方式參與區內民營企業創新;鼓勵軍工、民營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合培養、定向培養軍民融合復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4.推進軍民資本深度融合。鼓勵金融機構運用金融工具,加強對區內 軍轉民 、 民參軍 企業的支持;支持 軍轉民 、 民參軍 企業通過上市、並購、重組等方式籌集社會資本做強做大。

(五)構建 5個平臺 為支撐的軍民融合創新服務體系。

1.設立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創新基金。加強與中國兵器集團、西北有色院等單位合作,以 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模式 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合作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創新基金,對軍民融合技術創新、提升民營企業軍用裝備生產能力、軍工能力專業化重組、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建設等方面給與深度支持。

2.建設軍民融合信息共享平臺。搭建軍民融合技術、產品、信息平臺,為企業、政府和軍隊部門提供收集、管理、分析、發佈與交流等信息服務,促進軍民信息共享,形成軍民之間規范、系統、權威的信息溝通渠道。

3.建設軍民融合創新服務中心。以市場化的商業模式和運行機制,統籌軍地科研、生產資源,建設軍民融合綜合服務窗口,打造集成果發佈、交易、服務、投資、技術為一體的軍民融合集成服務平臺。

4.建設軍民融合科技企業孵化器和軍民融合眾創空間。圍繞武器裝備與戰略性新興產電動床業,孵化軍民兩用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科技成果。通過項目征集、創業比賽、資金牽引等形式,開展軍工科技眾創活動,引導科技人員創新創業。

5.組建西部軍民融合創新研究院。以經發集團為主組建西部軍民融合創新研究院,對軍民融合的重大問題、關鍵問題進行前瞻性、可操作性研究,提出政策和工作建議及提供咨詢評估等智力支持,為軍民融合科技成果、技術、產品雙向轉移轉化提供服務。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jd773p3v3 的頭像
    bjd773p3v3

    你不是老人嗎

    bjd773p3v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